close

中國時報【邱俐穎╱台北報導】
愈來愈多陸客來台健檢及醫美,但兩岸醫學名詞卻大不同,像國人耳熟能詳的「超音波」三字,到了對岸成「B超」、「X光」在大陸稱為「鉬靶」、吃的「抗生素」則稱為「頭胞」,這些兩岸詞彙差異,許多醫師乍聽不免愣了一下。
為避免雞同鴨講,國內有健檢中心決定將兩岸醫學詞彙和健檢數據判讀,列入醫師教育訓練課程之一;但也有醫院認為只要能聽懂、不曲解,「文化差異也是種趣味!」
政府今年起開放大陸人士以健檢及醫美名義來台,商機之大,吸引不少醫院積極拓展健檢、醫美業務,但兩岸醫學名詞、藥名與檢驗數據計算單位不同,有時不免一頭霧水。
像「B超」乍聽像是大陸超紅的選秀節目,但其實就是廣為人知的「超音波」;胸腔、骨科最常使用的「X光」,在對岸卻成了「鉬靶」、「胸透」、「胸片」。
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說,兩岸醫學用語有時可望文生義,從上下文判別,還能八九不離十,但由於大陸推動醫療中文化,像藥名及成分名翻譯有落差,和台灣用詞完全不同,醫師解讀便格外費力。
此外,兩岸檢驗計算單位也有差異,例如血糖值台灣以「公克」計算,但對岸以「毫莫耳(mole)」為單位,兩邊數據要經換算才能判讀,加上台灣醫學專有名詞多直接用英文,「有時看大陸的檢驗報告,不如直接看片子(X光片)更一目瞭然!」
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洪子仁指出,兩岸醫學用語雖然不同,但還不至於差得十萬八千里,陸客來台健檢,用台灣詞彙溝通也能「互通有無」,檢驗報告用繁體及英文,陸客也能接受。
但為讓陸客來台有更賓至如歸的感覺,國泰健康管理總經理傅伯昇表示,國泰健康管理健檢中心整理了兩岸常用醫學用語對照表,提供醫護人員辨識,未來檢驗報告有「簡體版」,方便陸客掌握檢驗結果。

網路行銷二手收購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health
    全站熱搜

    utoc19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